由此,道教在吸取历数时,不仅关注具体的人事吉凶,而且通过历数证明天人同构互感,将整个社会运作纳入术数体系。

邑士郑南升偕揭阳郭叔云负笈从之,潜心孔孟理学,称为朱门高第,学成回梓。程氏又云:凡言宗者,以祭祀为主,言人宗于此而祭祀之也。

中铁广州局参建昆明乌东德翻坝转运交通项目开工

宋理宗宝佑年间,郑开先之子郑慈珍,知夔州府正堂兼军州事,将孔安堂扩建成拥有三厅二天井配两廊及青龙、白虎门,加场埕和照壁,称‘郑氏礼房祠,后将该族先祖禄位移至‘孔安堂奉祀,并改称为郑氏祖祠,仍作讲学之所。程先生亦云,人必祭高祖,只是有疏数耳。十余年来,潮阳地区多处城乡祠堂再次重光,恢复祭祀。十余年来,潮阳地区的祠堂重建,为祭祀活动现代化的最佳例子,尤其是庶民入庙,更体现了民间的创造性。但是,在城市生活中,家祭和墓祭都遭遇到非常严重的挑战。

在广州、潮阳等地区,不少寺庙专门开辟房间,以供当地人寄放先祖神主,寺庙代为诵经祈福。第一阶段是三代时期庙祭。由此言之,《太平经》刑德之说,其来源固极古矣。

汤用彤在葛洪《神仙传》中找出更为详细的说法是: 宫崇者,琅邪人也。汤著提到:东晋佛教领袖慧远于岁逢摄提格的元兴元年(402)与刘遗民、宗炳、雷次宗等人建斋立誓发愿,期生西方净土,并令刘遗民著文记其事,开篇曰:维岁在摄提格,七月戊辰朔,二十八日乙未,法师释慧远,贞感幽奥,霜怀特发,乃延命同志息心贞信之士百有二十三人,集于庐山之阴,般若云台精舍,阿弥陀像前,率以香华,敬荐而誓焉。《太平经》《淮南子》之七舍,钱塘谓为《周髀》之七衡。惜弟于此不懂,愿兄暇时加以检讨也。

寅恪在清华,其寓所门上下午常悬休息敬谢来客一牌,相值颇不易。既信道德长生,值太平壬辰之运为难也。

中铁广州局参建昆明乌东德翻坝转运交通项目开工

汤先生说:此信我已记不清。28为此,笔者2013年专门问过汤一介先生。这批未刊读书札记现已整理出来,拟收入即将出版的《汤用彤全集新编》。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太平之义流传甚广,影响深远。

《论语注疏》:谓天厤(历亦作厤)。……自此以来,其文盛矣。31《天文训》曰阳生于子,阴生于午,故十一月曰冬至,五月为小刑。进入专题: 黄老 易学 道教 历数 太平经 汤用彤 陈寅恪 。

陈寅恪1933年发表《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认为《包元太平经》《太平清领书》有相似处。王君对于上清派之开创渊源极深,《云笈七笺·道教经法传授部·上清源流经目》载其传承关系为:王君授《上清经》三十一卷予清虚真人王褒,王褒又授予南岳夫人魏华存。

中铁广州局参建昆明乌东德翻坝转运交通项目开工

蔡邕《光武济阳宫碑》:历数在帝,践祚允宜。惜弟近日甚忙,否则当出城请教益。

注释: 1 钱穆当时借住在汤宅,因而亲历陈寅恪与汤用彤的交往,并在晚年回忆道:余又因锡予获交于陈寅恪。钱塘《补注》谓由此推之,德在巷则刑在庭,德在术则刑在堂。善心既发,信道德长生者难也。《太平经》中至尊天神长生大主号太平真正太一妙气皇天上清金阙后圣九玄帝君,有一师四辅,一师即彭太师;四辅即上相方诸宫青童君、上保太丹宫南极元君、上傅白山宫太素真君、上宰西城宫总真王君。42(41)汤用彤:《读〈太平经〉书所见》,《汤用彤全集》第5卷,第264页。《太平经》以真人与神人(即天师)问答的形式成书,试图建构神学教义体系和宗教组织,而统摄其理论和实践的,正是藉由汉代黄老道家与易学合流而发展成熟的历数思想,他们共通的思维特点都是推天道以明人事。

人之行事,不当逆天,须事事顺乎阴阳五行之理。如卷九三:怀妊于壬成形。

14(13)汤用彤:《读〈太平经〉书所见》,《汤用彤全集》第5卷,第257-258页。考虑到汤用彤和陈寅恪都有在藏书中随手存信的习惯,笔者觉得陈寅恪的这三封来函,若能躲过动乱劫火,也许就夹在汤用彤现存的万卷藏书之内,有待后人耐心搜寻。

因此《太平经》以乾六爻配子月等,坤六爻配午月等。后来的探索和新史料的出土,证实了汤用彤的这一论断。

又其书推尊图谶,所言颇合于纬书。谶纬的理论框架是阴阳五行和天人感应学说,后来多被道教吸取。他们这两封论学信中所谈的问题,在汤用彤当时正写的《甲戌(1934)读书札记》及随后写成的《乙亥(1935)读书札记》《读〈太平经〉书所见》《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多有体现,并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太平经后序》,令学生抄好特奉上。

1他们共同考订该经为汉代作品,解决了其成书年代问题,并梳理出作为汉代本土文化典型形态的早期道教与黄老道家易学关系的基本概貌。陈寅恪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黄老道家思想史(16ZDA106)。

音乐之精者,可以和阴阳,定四时五行,感召鬼神。《黄帝四经》以刑德为理论核心,并将之与阴阳结合起来,以阴阳为刑德的自然根据。

而汤用彤在梳理黄老学流变时,首次揭示出《太平经》与历数学的渊源,发现了黄老易学与早期道教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从而开创了《太平经》与早期道教、黄老道家易学关系的研究,完善了陈寅恪的有关论断,并由此判定出《太平经》成书年代。既得为人,去女为男难也。

《天文训》曰五月合午谋刑,十一月合子为德,又曰冬至为德夏至为刑,故《太平经》以十一月为德之始,五月为刑之始。卷一○二:是故斗建于辰,破于戌。《尚书》之《吕刑》篇,已将刑、德作为相对的概念联用,如惟敬五刑,以成三德朕敬于刑,有德惟刑。笔者认为,七衡作为太阳每年运行的七条道路,与七舍在时间上虽有对应关系,但在其余方面确如汤说殊不相类。

《太平经》中的历数概念多是融会了上述两层意思。22(21)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汤用彤全集》第1卷,第44页。

综合他们来往通信的内容来看,蒋天枢所言嘱托汤用彤代借《太平经》,表述过于笼统,其实是指请汤用彤代为抄写《太平经》传授之记载部分,即《太平经》后序。汤用彤发现,《泰阶六符经》所依据的三阶平致太平的天人感应和黄老无为政治理论,与《太平经》相同。

汉元帝时,崇随吉于曲阳泉上遇天仙,授吉青缣朱字《太平经》十部。30(29)王明编:《太平经合校》,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390、463页。